前言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,总有一些抉择如惊雷般震撼人心,跨越千年仍叩击着我们的灵魂。
当亲情的羁绊与家国大义狭路相逢,当个人情感与道德准则激烈碰撞,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?
石碏 “大义灭亲” 的故事,正是这样一道直击人心的伦理命题。
他手起剑落的瞬间,斩断的不仅是血脉亲情,更在历史长卷上烙下了关于 “忠” 与 “孝” 的永恒思考。
这段尘封的往事,究竟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挣扎?
又能为身处现代的我们,带来哪些关于爱与责任的启示?
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,探寻答案。
第一篇、时代背景1.乱世暗流起卫宫周平王迁都洛邑的第十三个年头,卫国宫殿的铜鹤灯在夜风中明灭不定。
卫庄公握着竹简的手指节发白,竹简上墨迹未干 —— 郑国公子掘突弑父篡位的消息,像块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后颈发疼。
“报 ——!”
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,“三公子州吁又在城郊演武,已踏毁三十亩麦田!”
庄公手中竹简 “啪” 地折断。
他想起今日早朝,州吁腰间新配的青铜剑,剑穗上还沾着血迹。
那孩子对着太子姬完冷笑时,眼里的凶光竟与竹简上记载的郑国逆子如出一辙。
与此同时,石府书房内,青铜龟甲在火盆中发出爆裂声。
石碏盯着龟甲上的裂纹,眉头拧成死结。
荧惑守心,主兵戈相残,这卦象与前日观测的星象如出一辙。
他摩挲着案头刻着 “义方” 二字的玉镇纸,耳畔突然响起州吁昨日在演武场的狂言:“父亲若肯给我三千甲士,定能踏平郑国!”
城郊校场,州吁的玄色披风猎猎作响。
他挥剑斩断军旗,溅起的木屑擦过石厚的脸颊。
“石兄怕了?”
州吁挑眉,剑锋挑起石厚的下巴,“等我坐上君位,第一个就封你做将军。”
石厚喉结滚动,想起父亲昨夜的戒尺,却鬼使神差地握住了州吁递来的酒囊。
卫庄公在寝殿来回踱步,窗外传来更夫打更声。
他想起州吁生母临终前的模样,那双含着泪的眼睛总让他心软。
“不过是孩子贪玩。”
他喃喃自语,将折断的竹简扔进火盆,腾起的火苗照亮墙上斑驳的《周礼》图,那上面 “嫡庶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