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滢子经历了黑市的惊险遭遇后,回到京兆尹衙门的厢房,仿佛被卷入了一场思绪的风暴,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
那本《奇珍异录》虽未立刻给她指引回家之路,却如同一团迷雾,在她心头萦绕,撩拨着她的好奇心与寻家的渴望。
每一个关于奇异事件的记载,都像是黑暗中的点点微光,看似近在咫尺,却又遥不可及。
次日清晨,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,如丝缕般洒在小滢子的脸上,仿佛温柔的呼唤,试图将她从疲惫的睡梦中唤醒。
她缓缓睁开双眼,意识逐渐从混沌中清醒过来,昨夜的种种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脑海。
黑市的狭窄巷道、神秘诡异的摊位、突然闯入的黑衣强盗以及那混乱不堪的场景,都历历在目,让她心有余悸。
但同时,她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,在这看似繁华的长安城,想要探寻回家的线索,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未知的危险。
小滢子慵懒地起身,简单洗漱过后,决定走出厢房,到院子里透透气,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。
她轻轻推开房门,清晨的微风扑面而来,带着丝丝凉意,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。
正巧遇到阿福端着一盆水,小心翼翼地走过。
阿福看到小滢子,原本专注的神情瞬间被关切所取代,急忙放下水盆,快步走到小滢子身边。
“小滢子姑娘,昨夜你去黑市可还顺利?
我后来听说那边出了事,可担心坏了。”
阿福的眼中满是担忧,语气急切地问道。
小滢子苦笑着摇摇头,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与疲惫。
她将昨晚遇到黑衣强盗抢夺古书,又幸得士兵解救的详细经过,一五一十地向阿福说了一遍。
说到紧张处,她的声音微微颤抖,眼神中仍残留着些许恐惧。
阿福听后,不禁倒吸一口凉气,心有余悸地说道:“还好姑娘你没事,这黑市本就藏污纳垢,鱼龙混杂,什么人都有,以后可千万别再去冒险了。
你要是出了什么事,我怎么向京兆尹大人交代啊。”
小滢子轻轻点头,感激地看着阿福:“阿福,多谢你关心我。
我知道这次是太莽撞了,只是一心想着能找到回家的线索,就顾不上那么多了。
不过经过这次,我也明白不能再这么盲目行事了。”
两人正说着,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只见一位衙役匆匆跑来,对阿福说道:“阿福,大人正找你呢,说是庆典筹备那边出了点状况,让你赶紧过去帮忙。”
阿福应了一声,转头对小滢子说道:“小滢子姑娘,我得去忙了,你自己在衙门里小心些。”
说完,便跟着那衙役匆匆离去。
小滢子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落寞。
但很快,她的注意力就被周围热闹的氛围所吸引。
她发现,整个京兆尹衙门都弥漫着一种忙碌而紧张的气息。
衙役们来来往往,脚步匆匆,每个人都神色凝重,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庆典做着最后的准备。
小滢子心中好奇,便拉住一位路过的衙役询问:“这位大哥,我看大家都这么忙,这庆典筹备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啊?”
衙役看了小滢子一眼,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道:“姑娘,实不相瞒,这次庆典各国使节都会前来,原本安排接待吐蕃使节团的礼部官员突然病倒了,这接待的人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。
而且,庆典所需的一些珍稀贡品,在运输途中也出了点意外,所以大人才急着调配人手去处理。”
小滢子听后,心中一动。
她在现代学习历史时,对吐蕃的文化、礼仪等有过深入研究,或许自己能在这方面帮上忙。
想到这里,她鼓起勇气说道:“这位大哥,我对吐蕃的礼仪和文化略知一二,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?”
衙役有些惊讶地看着小滢子,上下打量了一番,说道:“姑娘,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,这庆典关乎大唐的颜面,若有差池,可是大罪。
不过,你若真有这本事,我倒是可以帮你向大人通报一声。”
小滢子连忙点头:“大哥,你放心,我不会乱说的,烦请你帮我通报大人吧。”
衙役转身匆匆离去,小滢子在原地焦急地等待着。
不多时,衙役回来,对小滢子说道:“姑娘,大人同意见你,你随我来吧。”
小滢子跟着衙役来到京兆尹大人的书房。
书房布置得简洁而典雅,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,一张宽大的书桌摆在房间中央,上面堆满了公文。
京兆尹大人坐在书桌后,神色严肃,看到小滢子进来,微微皱眉:“你说你对吐蕃的礼仪文化有所了解?”
小滢子赶忙行礼,恭敬地说道:“大人,民女自幼对各国文化颇感兴趣,尤其对吐蕃的礼仪、习俗等下过一番苦功夫研究。
民女深知此次庆典意义重大,若能帮上忙,定当全力以赴。”
京兆尹大人沉思片刻,说道:“如今情况紧急,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。
但你需清楚,若因你而出了差错,本官定不轻饶。”
小滢子坚定地说道:“大人放心,民女明白其中利害。”
京兆尹大人点了点头,说道:“那好,你且先说说,吐蕃使节前来,我们在礼仪接待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?”
小滢子深吸一口气,有条不紊地说道:“大人,吐蕃人重视礼仪,见面时多行鞠躬礼,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。
在迎接使节团时,我方官员应身着庄重服饰,以彰显大唐风范。
此外,吐蕃人喜爱白色,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吉祥,所以在布置接待场所时,可适当融入白色元素。
在饮食方面,吐蕃人以牛羊肉、奶制品为主,我们准备的宴席中,也应考虑到这些饮食习惯。
还有,吐蕃的宗教信仰深厚,我们在交谈和行事时,需避免触犯他们的宗教禁忌。”
京兆尹大人听着小滢子的讲述,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赞许:“没想到你一个女子,竟对吐蕃之事了解如此透彻。
既然如此,本官便给你一个机会。
你即刻随礼部的官员一同筹备接待吐蕃使节团的事宜,若能顺利完成,本官自会奖赏你。”
小滢子心中大喜,连忙谢道:“多谢大人信任,民女定不辱使命。”
随后,小滢子便跟着一位礼部官员匆匆离开书房,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。
他们首先来到了预定的使节接待馆舍,这里正在进行最后的布置。
小滢子仔细查看了每一个角落,从房间的装饰到桌椅的摆放,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她让工匠们在墙壁上挂起了几幅描绘吐蕃风光的壁画,又让人在大厅中央摆放了一些插着白色花朵的精美花瓶,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亲切的氛围。
在准备饮食的过程中,小滢子亲自与御厨们沟通,详细说明了吐蕃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。
她建议增加一些烤制的牛羊肉和特色奶制品,并指导厨师们如何调配独特的酱料,以满足吐蕃使节的口味。
然而,筹备工作并非一帆风顺。
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时,负责采购接待所需珍稀布料的官员传来消息,原本预定的一批上等吐蕃绸缎,因运输途中遭遇暴雨,部分被浸湿损坏,无法使用。
这可急坏了众人,因为这种绸缎在长安城内十分稀缺,短时间内很难再找到替代品。
小滢子得知此事后,并没有慌乱。
她仔细思考后,想起曾经在古籍中看到过一种唐朝本土的丝绸印染工艺,可以仿制出类似吐蕃绸缎的花纹和质感。
于是,她立刻找到负责采购的官员和几位技艺精湛的染织工匠,向他们详细描述了这种工艺。
起初,工匠们对能否成功仿制心存疑虑,但在小滢子的不断鼓励和指导下,他们还是决定一试。
经过几个时辰的忙碌,当第一匹仿制的绸缎呈现在众人面前时,大家都不禁眼前一亮。
虽然与真正的吐蕃绸缎仍有细微差别,但在紧急情况下,己经足以应对。
随着庆典日期的日益临近,各项筹备工作在小滢子和众人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逐渐就绪。
小滢子也在这个过程中,结识了许多礼部的官员和工匠,他们对这个聪明能干的女子纷纷竖起大拇指。
就在庆典前一天的傍晚,小滢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京兆尹衙门。
她站在院子里,望着满天的繁星,心中感慨万千。
这一天的忙碌让她暂时忘却了回家的烦恼,但当夜幕降临,那份孤独和迷茫又悄然涌上心头。
她不知道自己在这个陌生时代的努力是否有意义,也不知道未来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。
然而,她知道,此刻她只能勇往首前,因为己经没有回头路可走……此时,在长安城的另一个角落,一群黑衣人正聚集在一间阴暗的屋子里,低声商议着什么。
为首的正是在黑市抢夺古书的那个冷峻男子。
他面色阴沉,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,说道:“那个女子坏了我们的好事,绝不能放过她。
庆典期间,长安城必定戒备森严,但越是如此,我们越要动手。
一来可以打乱他们的庆典计划,二来也能趁机除掉那个女子,夺回古书。”
其他黑衣人纷纷点头称是,一场针对小滢子和庆典的阴谋,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……